当前位置:首页 > 书刊杂志 > 绑在能源战车上的俄欧鸳鸯

绑在能源战车上的俄欧鸳鸯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07-09
  • 浏览量:821
【字体:

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欧美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不过,与美国拼命喊打不同,欧盟国家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态度暧昧。

 

出于能源、经贸、科技、军事合作的现实考虑,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不愿与俄罗斯彻底闹僵。特别是在对欧洲性命攸关的能源供应问题上,俄罗斯始终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俄欧实际上是绑在能源战车上的同命鸳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我们看看,俄罗斯与欧洲小伙伴们的经济瓜葛有多深。

 

德国 俄罗斯在欧盟的特洛伊木马

 

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在俄罗斯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德国一直位列俄罗斯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前三位。2013年,德国继中国和荷兰之后,占据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俄德贸易额为1.7059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6.14元人民币),占俄外贸总额的9%,占俄对欧盟国家总体贸易的18.1%。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中,俄罗斯主要向德国出口油气、金属矿产和化工品等,从德国进口机械设备。

 

在投资方面,德国也是俄罗斯的重要引资对象。德国西门子等一大批企业在俄罗斯设立分支,开拓俄罗斯市场。今年3月,就在乌克兰危机最为胶着的时候,德国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还专门造访俄罗斯,受到普京的接见。这家德国制造业巨头承建了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高铁项目,此访的目的是希望扩大对俄的长期投资。

 

能源合作在俄德经贸合作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德国大约三成的天然气和两成的原油从俄罗斯进口,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不言而喻。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俄德能源合作的典范。这条穿越波罗的海海底的天然气管道直接将俄罗斯和德国连接在一起。2011年11月,北溪管道首条支线投入使用,第二条支线也于2012年10月提前运营,通过德国向丹麦、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波兰和捷克实现供气,年供气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俄方预计,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仍将上涨,因此有可能考虑修建“北溪”其他支线。

 

“北溪”项目的投入运营,加深了俄欧特别是俄德的依存关系。俄由此将西欧和北欧国家更加牢固地绑在了俄罗斯的能源战车上。德国总理默克尔本人就认为,北溪的存在使欧洲和俄罗斯在未来几十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使双方的经贸合作更加常态化和机制化,俄德两国举行一年一度的“圣彼得堡对话”,使俄德企业实现直接对接。俄德还成立工商协会,帮助各自企业在对方国家拓展市场。

 

正因为俄德之间密切的经贸联系,德国在对俄制裁上一直持谨慎态度,德国总理默克尔本人也一直希望能为缓和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居中调停。另外,德国普通民众对俄罗斯也不乏好感。今年4月底的一份德国民调显示,超过73%的受调查者认为,对俄经济制裁不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有效工具;89%的人认为对俄制裁使俄和欧盟同时受害。

 

意大利 从能源互助拓展到投资基金

 

目前,意大利是俄罗斯在欧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4年第一季度,俄意双边贸易额为116.2亿美元,占俄对欧盟国家总体贸易的12.3%。

 

与德国一样,意大利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也主要体现在能源互助上。如果说北溪管道是俄罗斯在欧洲北部打造的能源大通道,南溪管道则是俄罗斯在南欧方向打造的另一条能源大动脉。该项目由俄天然气工业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能源巨头埃尼公司于2007年共同发起,随后又吸纳德国温特沙尔天然气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参股。2012年12月,该管线启动建设。

 

南溪管道项目的推出,是俄罗斯努力实现能源出口渠道多元化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可以减少对乌克兰等天然气出口过境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开拓保加利亚、匈牙利、意大利、希腊、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等南部欧洲国家能源市场,并有效抑制连接欧洲与中亚天然气合作的纳布科项目。

 

不过,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南溪管道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包括保加利亚在内的部分南欧国家已经暂停了南溪管道建设。但从长期来看,尽管欧洲一直希望寻找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不过这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依然巨大,南溪管道的建设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一旦乌克兰危机有所缓和,南溪管道的前景可能迎来解冻的曙光。

 

在其他合作领域,俄意两国共同出资10亿欧元(1欧元约合8.32元人民币)成立了为两国企业合作服务的投资基金。俄意还定期举行两国峰会。不过,从2010年到2013年,因为意大利政坛更迭频繁,俄意峰会一度暂定。2013年11月,中断3年的意大利—俄罗斯峰会在意恢复举行,两国经贸合作再度驶上快车道。另外,在很长时间里,普京与贝卢斯科尼良好的私交也为两国深化经贸等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助力。

 

法国 大项目合作有声有色

 

俄法贸易额远不如俄德和俄意。2014年第一季度,俄法贸易额为47.5亿美元,仅占俄对欧盟国家总体贸易的5%,在俄外贸总额中的比重更是只有可怜的2.5%。

 

俄法贸易额在2001年到2008年间实现了增长4倍的快速发展,但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冲击。不过,近年来又呈现逐步恢复并快速发展的态势,从2009年的171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43亿美元,当年俄法贸易额在俄外贸的比重占到2.9%,在俄对欧盟国家贸易的比重为5.9%。不过,2013年,俄法贸易额仅为18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29%。进入2014年第一季度,俄法双边贸易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再次出现约15%的降幅。

 

在商品结构上,俄罗斯主要向法国出口石油及其产品、矿物燃料、木材和化工产品。法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汽车等交通工具、化工产品、药品和农产品等。近年来,俄法积极探讨扩大相互投资的可能性,约500家法国企业在俄运营。

 

尽管双边贸易方面数字不太乐观,但俄法的大项目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两国在常规能源、核能、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合作,拥有一批大型合作项目。

 

近年来两国合作的亮点之一体现在汽车领域。2008年,法国雷诺汽车斥资10亿美元购买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俄汽)25%的股份。2009年,俄政府向雷诺-尼桑集团提议与俄汽开展战略合作。2011年,俄汽的生产线在得到雷诺-尼桑集团的帮助后,实现彻底重组。雷诺-尼桑集团的联合入股,给俄汽带来新技术和新生产线,为此前大幅亏损的俄汽的重新崛起提供崭新契机。这家法日联合公司在2012年宣布,到2014年要将其在俄汽的占股比例提升到67%,为此雷诺将追加3亿美元的投资。

 

除了汽车领域,俄法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非常紧密,两国在火箭发射方面多次开展了成功合作。仅2010年,法国就14次利用俄“联盟”号火箭发射本国卫星。

 

能源合作同样是俄法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在“北溪”和“南溪”管道项目中,都有法国企业参与其中。法国的能源公司还深入到液化天然气的合作中去。法国道达尔公司参股了俄罗斯最大天然气私营公司——诺瓦泰克公司。

 

在对俄能源合作问题上,法国近来积极推动建立所谓“欧洲能源联盟”,希望通过团结欧盟成员国,扩大对俄能源谈判的筹码。不过,法国同样也认识到,对俄能源合作必须采取“既斗争又合作”的策略,在向俄施压的同时,法国能源公司开拓俄市场的脚步没有停止。

 

除能源合作以外,法国食品业巨头达能公司、兴业银行等大型企业都在俄罗斯市场拥有有分量的合作项目。为了给双边经贸合作提供制度化保障,俄法还成立了政府间委员会、法俄工商会等机构。

 

军事合作是俄法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即使因乌克兰危机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法国至今也没有取消向俄罗斯出口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计划。这也是北约成员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最高级别的尖端武器。此外,法国还计划与俄方联合制造第三艘和第四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一旦该计划得以落实,将把俄法军事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相关文章